文章来源:孟老师
小程序开发
2017/02/07 13:40
254
1月9日,微信的小程序正式与大家见面。这一天,张小龙发了一条朋友圈,朋友圈的配图不是关于小程序的,而是关于乔布斯的。选择在1月9号这个日子上线小程序是值得玩味的一件事。因为在1月9日这一天,乔布斯推出了新的iPhone。于是,人们更多地将这个时间点解读为对乔布斯的缅怀与纪念,也有人将此举看做是小程序立志成为中国版的“App Store”。
无论如何解读都掩盖不了微信的野心,同样掩盖不住微信不断实现自我革新和突破的勇气。小程序的出现无疑打通了微信与应用之间的接口,能够利用微信的流量优势实现更多未知的可能性。加入小程序之后,微信的内容提供也从文字、图片、视频为主,获得了更多的丰富性。正如淘宝在实现“万能的淘宝”的道路上所经历的一切一样,微信同样正在朝着万能的道路上前行。这是从“专一的微信”向“万能的微信”迈出的重要一步。
一场狂欢在所难免。
正如外界预料的一样,小程序上线之日就是互联网界再次欢腾之时,欢腾的声音远超微信诞生之时。然而,欢腾之后的人们开始回归理性,重新开始思索有关小程序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将会开启的下一次微信发展的壮景。然而,小程序并不一直就叫小程序,它生下来的第一个标签应该是“应用号”。顾名思义,应用号就是集合了各种应用的入口。
它是微信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伟大一步。
没错,入口。入口,再次暴露了微信的野心。通过服务号,微信成了企业连接用户的入口;通过订阅号,微信成了用户获取海量信息的入口。而通过新推出的小程序,微信有志于成为用户应用程序的入口。这究竟是一场顺理成章的必然,还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闹剧?我们都还在观望。喧哗过后的沉寂往往是大爆发之前的前奏,或许第二天醒来,我们会发现抓住小程序风口的声音要比小程序还未上线时来得响亮。
谈到微信,就不能不提流量。尽管张小龙一直在说要放弃流量思维,但是流量始终都是微信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小程序如果没有了强大的流量,无疑将会失去很多的吸引力。可以肯定的是,小程序的推出是微信在摈弃流量思维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正如外界的预见一样,借助微信端庞大的用户流量,小程序的推出自然是被很多企业看作是一个获取流量来源的重要机会,尽管张小龙并不是这么想。同当初的服务号和订阅号一样,小程序会不会衍生出新的事物,就像它当初衍生出新媒体这一类型一样呢?正如以罗辑思维等新媒体借助微信拿到融资一样,会不会有新的公司通过小程序拿到融资呢?答案是肯定的。对标订阅号衍生出的新媒体,小程序极有可能会衍生出新应用以及以新应用为主的平台公司。正如订阅号的不断出现引发的“造号”潮一样,微信在订阅号上应用的成功经验会否重构一个全新的应用生态圈,并引发新一轮的“造应用”潮呢?这或许还有待于观察。
我们看待小程序并不能仅仅只看到小程序本身,只有厘清它背后蕴藏着的逻辑才能对小程序的上线有真实的把握,对于小程序在微信体系当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有清晰的认识。
小程序的高门槛注定了它只会是一部分人的订阅号之所以引发了一轮“造号”狂潮,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订阅号的注册、申请和运营并不需要较高的专业性,只要你愿意就能够注册一个订阅号进行运营。低门槛所导致的流量狂潮引发了订阅号之间的自相传播以及微信用户之间的自由流动,而以内容为主打的订阅号运营同样让好的内容成为订阅号时代炙手可热的端点。一场肇始于订阅号的微信野蛮生长时代来临,借助人们的关系链条,我们的生活更多地绑定在了订阅号上。
随着订阅号的不断增多,淹没在订阅号海洋里的人们开始慢慢提不起兴趣去关注那么多的订阅号,而有规律的推送所造成的内容拥塞同样成为制约订阅号发展的主要因素。于是,订阅号用户活跃度的降低便成了必然。如何借助新的手段让微信用户活跃起来,并增加用户在微信端的驻留时间成为小程序推出的一个主要原因。
涵盖人们吃穿住用行的应用成为微信将人们更加深度地绑定在微信的切入点。而以满足人们基本需求为主的小程序不仅让微信不再是微信,而且让微信变成了一个虚拟的生活空间。生活空间一旦形成便会有更多时间花费在上面,并产生类似生态圈的功能。进入这个虚拟的生活空间需要一个入口,这个入口就是小程序。
小程序作为一个应用的入口,它囊括的应当是各种各样的应用,而这些应用的生成并不会像订阅号的申请那样简单。它需要更加专业的知识,更加全面的运维才能让其具有吸引力。专业性所导致的封闭性让小程序注定并不能够成为这就注定了小程序并不是所有人的小程序,它只会是一部分的“玩物”,并不会像订阅号般火爆。这是一种必然,同样会成为拉低微信包容性的一块“短板”。
小程序毕竟是微信的内嵌系统,注定了它只会是微信生态圈的一部分。普通用户对小程序的期待远远没有各家公司对小程序的期待强烈,除了手机配置的痛点之外,普通用户对于小程序期待的原因已经寥寥。公司们之所以会对小程序充满期待主要是看中了微信端的海量流量,而在这海量用户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需求,那就是完美的操作体验。因为对用户而言,体验依然是最重要的。
正如苹果的APP store一样,苹果通过这个系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应用体系,这种自成体系在维持苹果自身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同样为苹果的发展带来的全新力量。微信或许想要通过小程序达到同样的目的,这可能的确是选择在1月9号上线小程序的重要原因。既然是体系就必然会有体系的限制,既然有体系必然会有壁垒。当壁垒开始存在,封闭便会成为必然,成为主题词。这似乎有些违背互联网的开放和共享的本质,注定了小程序只会是微信的内嵌系统,并且只会是微信生态圈的一部分,并不能和外界建立有机的联系。缺少了互联互通,便不会实现用户的自由流动,缺少了流动性便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然而,微信在流量上的优势决定了其能够利用小程序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生态圈,但只能仅仅是一个封闭的生态圈而已,并不会与外部环境产生太多联系。从微信当前所处的地位来看,它完全有能力建立这样一个生态圈。它的吸引力也正在于此。正如苹果的app store表现的不瘟不火一样,以此为对标的微信小程序注定不会产生向订阅号那样火爆的效果。
一切优质的互联网产品的精髓所在就是尽可能地简单。微信也不例外。微信之所以会在短时间内被用户接受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并实现了“用完即走”的美好愿景。随着微信生态圈的逐渐形成,人们在微信上耗费的时间已经远远超出了“用完即走”的预期。而这和张小龙当初的预期是否一致,我们并不知道。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当一款产品过于多而繁杂的时候,它的生命力则正在走向衰退。
以增加活跃为缘起的小程序注定将会走入无法增加活跃的怪圈,即使有新的元素加入,用户始终都无法将过多的时间耗费在一款软件上面。这既不符合互联网的特性,同样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为搭建微信生态系统而生的小程序从诞生那天开始就注定了要有一场“生死劫”。这场“生死劫”关系到微信的未来走向,甚至下一个十年微信的发展方向。
当一个产品被寄予厚望的时候,它的出现总是会有很多“异象”。张小龙选择在1月9号这个特殊的日子开闸小程序就是这些异象的最直接体现。尽管可以预知,小程序并不能带来的如订阅号一样的影响力,但是不能否认小程序在微信生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小程序的“生死劫”凸显了其在微信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获取,这是一个开始,同样是一次考验。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微信小程序”,为你提供第一手热门小程序,了解最新最全的小程序资讯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