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简书
微信小程序,O2O,小应用
2017/03/07 16:35
310
你应该看过不少这样的文章:《2016年O2O死亡名单》,《5个血淋淋的生鲜O2O死亡案例》《一个“O2O”疯狂时代下的死亡名单》等等。
从前几年的人人都往O2O上靠,到2015年底,O2O大批死亡,再到如今。
这个词已经鲜有人提起。O2O的发展,就像一个一夜爆红的明星,在折腾了一番之后,最终江郎才尽,悄然退场。
庞杂的事实背后有着简单的逻辑:大多数O2O企业死亡的原因,就是收入没能覆盖成本。
不论你是洗衣的还是外卖的,不管你是高频还是低频,对你的企业来说,如果你的收入没能覆盖成本,企业当然维系不下去。
而O2O企业最大的成本,来自于获客成本。
说到O2O的获客,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烧钱”,从最开始的发几包纸巾就能获得一个用户,到最后企业各种补贴,一个忠实用户的获客成本几百,上千。
这样的市场明显是病态的,畸形的。却也是O2O行业炒热的。
市场发展到现在,表面上看上去已经差不多稳定了。但小程序在O2O方面的潜力如果被挖掘出来,行业将会发生剧变!
小程序面世一个半月,看好看空争执不下,三分钟热度已经过去,大众趋于冷静。让我们再来看看张小龙总结的,小程序的特性: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需安装卸载。
O2O要做的是服务,用户在需要的时候,扫码,用最核心的功能,结束,用完即走。
而不是在街上扫码,然后傻傻的下载安装,填写手机号,发送验证码,拿到礼品后立刻卸载。也不是打开你的app,等待开屏广告结束,在众多不重要的功能中找出想要的功能,然后再下单,支付。
因为有这些特性,小程序,将会是O2O最好的一剂春药。
下面用三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
2月23日,微信小程序宣布用户只需要用微信扫一扫摩拜单车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进入小程序。
我立刻就下楼体验了一把,当时楼下停着三种单车,我分别扫了二维码,发现其他两种虽然便宜(一个0.1元起,一个前三次免费),但都要下载app。而摩拜,只要用微信扫码就直接进入小程序。接着绑定手机,交押金,1分钟不到,就把车骑走了。
这样的做法,降低了用户初次使用的路径长度和难度,提高了初次使用的体验,间接地降低了获客成本,小程序,得一分。
案例二:
某店家想要做外卖。
刚上外卖平台,平台说我们一起掏钱,补贴用户,做活动。
好,亏本卖出好多饭,收入不少,盈利不多。亏本的生意,坚持不下去了。
平台又说,你来买我最好的位置,就算很贵,也有不少人买。
好,一份黄焖鸡米饭,下来算到二十多,一个套餐,三十多。客单价虽然高了,但买的人少了,还是做不下去。
我们来看看用户点外卖的习惯:打开外卖平台,在几百家店中选一个。小小的一块手机屏幕,放了几百家店铺,上千种商品,竞争何其惨烈。
而如果店家能正确使用小程序,就可以在入口处获得先机。
步骤一:搭建自己的小程序外卖平台;
步骤二:在目标区域进行地推。送点纸巾扇子手机壳之类的小礼品,上面放上自己小程序的二维码。不让用户下载,也不让用户注册,白送东西,不会送不出去;
步骤三:坐等生意上门。
这样做的妙处在于,将自己外卖放在入口更近的地方,即用户的桌子上,用户直接用扫二维码,点餐。几乎没有竞争,省下了大量的推广费用,可以说对其他对手进行了降维打击,杀伤力巨大。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用户的桌子上会堆满各种小礼品,上面印着各种各样的二维码,小程序再得一分。
案例三:
某洗衣平台。
两年前的玩法:在小区或者写字楼附近,摆个小摊送小礼品、现金红包、免费洗衣券,前提是用户下载app并注册,然而大部分用户在拿到礼品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用户某天懒得洗衣服了,想起来还有这么个app,手机上一找,卸载了。算了,自己洗吧。平均下来获客成本,一百来块钱。
小程序的玩法:送用户洗衣液,肥皂盒,衣架等洗衣服周边的物品,上面印上二维码。也不用下载安装注册登录。
就等用户那天犯懒了,看到二维码,想起来扫码就能有人上门取衣服,洗衣服。用户慢慢沉淀下来了,平台也活了起来。
总结:这三个案例,只是小程序应用的冰山一角,小程序适合O2O,不代表小程序只适合O2O,其他商业的机会还有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