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微信小程序,小程序商店
2017/02/21 16:49
259
许多人以为,在张小龙的光环下,微信小程序从一推出开始就会大红大紫。
1月9日,微信小程序推出当天,确实是“一夜爆红”,各类小程序一窝蜂上线,被直接冠之“App杀手”“解救16G”甚至“互联网革新”等耀眼的评价。但如今推出已近1个月,相比当天的人人谈论和使用,现在大家似乎把这个产品忘了。
不过,没持续引发疯狂跟风也许是好事。微信官方主推的小程序方式是线下扫码,用户和开发者也都不会想要一个复制的App生态体系,小程序作为新的产品形态应该需要时间摸索。
同样反映趋势变化的是,近期谷歌的增强型网页应用(Progressive Web Apps)已被用于Chrome中测试,因为也无需下载安装,甚至被称为谷歌版“小程序”。对比二者思路,谷歌“小程序”似乎对原有App体系更有变革意味。微信小程序则主要是想另辟新路以二维码切口开拓线下场景。
与此同时,支付宝也做起了小程序。至于这一形态能产生何种化学效应、是否会像二维码支付般再次改变用户习惯,还都需要时间验证。
小程序重心在于线下应用场景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扰:手机里装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App,但平均每天都会用到的数量屈指可数,又或者地图、外卖等同类App不得不装好几个换着用,明知使用频率不高却耗电、占内存就是删不得?
也因为有这样的用户痛点,当“微信之父”张小龙对外阐释小程序是一个不需要下载安装就可使用的用完即走应用后一直备受关注。
如果简单理解,微信小程序不用安装App,而且只会在用户有需求被召唤时才会出现。微信官方主推的方式是线下扫码,将来用户还可以在“发现-小程序”里面的“附近的店”找到附近的小程序。
2017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张小龙也举了两个小程序的场景化例子,一个是在公交站,扫一下站牌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下一辆公交车的到站时间;一个是在汽车站,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购买车票而不需要排长队。
这样的示例已经说明了微信团队对小程序的定位和理解,明显看出重心是要深入开拓线下的场景运营。现在不管是在地铁、公交站等线下场景,许多广告牌中都已加入了二维码等待被“扫一扫”。但张小龙认为,对企业来说,广告中嵌入二维码,被扫后应该能直接触达企业服务而不是消息订阅。
他强调,更多希望小程序的启动来自于扫二维码。并且,小程序坚持去中心化的思路,不会有类似应用商店的分类、排行和推荐等功能,也不能推送消息,不会有订阅关系和粉丝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微信官方反复说明小程序并非应用商店的复刻版,但关于小程序可能冲击原有App体系及应用市场的观点依然存在。原因在于,相比苹果iOS系统下App Store的一统江湖,国内的安卓应用市场因某些原因百花齐放,多个第三方应用商店并存。与此同时,流量分散、用户需求和习惯的变化加上技术变迁,都使得应用市场本身面临转型。
比如,豌豆荚先是于去年7月宣布其应用分发业务将并入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后于去年底推出“内容分发”战略,意在做应用内容的聚合和前置化。腾讯旗下的应用宝,则在2015年10月便提出主打体验式分发的“应用+”战略,并计划在新版上线“直达式分发”,意味着用户也将无需下载App,便可在应用商店中一键接入自己所需的内容和服务并完成消费。
真正的大放异彩还需要时日
国内的应用商店想颠覆App使用方式,国外的巨头也在测试类似的想法。
近日,据外媒报道,谷歌要在新版Chrome中让网页应用和本地应用平起平坐。这个被国内媒体称为谷歌“小程序”的产品实际叫增强型网页应用(Progressive Web Apps),目前是属于测试版Chrome 57中的新增功能。同样无需下载安装,但可以和本地App 一样,放到桌面并显示在安卓App列表中,通知还可直接以本地App而不是Chrome通知的形式出现。谷歌称,未来还会推动支持其它安卓浏览器。
二者思路对比有较大不同,谷歌“小程序”似乎对原有App体系更有变革意味。而微信小程序不管日后实践效果如何,起码从官方态度看主要是想另辟新路开拓线下场景,切口便是二维码。这就好像移动支付在国内普及较快,在国外如美国等信用卡持卡消费高度普及的国家用武之地就小了不少。
独立互联网评论人洪波也认为,小程序毕竟是一个新东西,开发者可能会按照手机应用的流程去做小程序,这可能也是早期避免不了的。但小程序并不是免安装的手机应用,它最适合的场景是有一个明显的触发契机,大家需要对小程序应该怎么做、通过哪些场景触发等有个重新而且深入的思考。
虽然在推出当天,各类微信小程序一窝蜂的上线,但从推出后1个月的情况看,或许作为一个新思路的产品,没持续引发疯狂跟风反是个好信号,毕竟不管是对用户还是开发者来说,复制一个App生态体系意义不大,而思路和标准的改变跟产品开发都不能一蹴而就。
的确,作为线上的用户来说,小程序的设计似乎是如此不便,但换个角度来看,小程序或许本来就不是为被用户找到而设计的,或者说,致力于“勾连线下”的小程序,本身存在的价值或许是在特定的场景下找到特定的用户。
随着第一轮玩家激情褪去后的纷纷退场,以及第二批第三批玩家的涌入,寄托于微信的小程序未来还是很有可能会带来惊喜,创造出超出我们旧思维想象力的新事物。